N

                      新聞動態

                      ews

                       
                       

                      more產品推薦

                      • 1
                      • 2
                       
                       
                       
                      返回列表

                      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我國智能汽車技術積累不足 多重瓶頸待破
                            隨著智能手機、智能家電和智能可穿戴設備興起,很多人認為無人駕駛的智能化時代已不遙遠,但記者日前在青島舉行的2015中國汽車智能化峰會上進行的調查顯示,我國無人駕駛智能汽車的實踐發展中還存在多重瓶頸亟待破解。
                        不僅僅是輕松駕駛
                        提到智能汽車,很多人會想到自動泊車、倒車影像、自適應巡航和汽車導航等能讓駕駛輕松不少的智能化輔助工具。那什么是真正的智能汽車?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李克強表示,智能汽車是利用雷達、攝像頭等先進傳感器、控制器和執行器等裝置,通過車載傳感系統和信息終端實現車與人、 其他 車、路和云端的智能信息交換,具備智能環境感知能力,能夠自動分析汽車行駛安全及危險狀態,最終實現替代人操作的新一代汽車。
                        “智能汽車終極目標是完全無人駕駛,初級階段就是已經實現的自適應巡航和車道偏離預警等駕駛輔助系統?!崩羁藦娬f。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楊琪表示,以智能汽車為基礎的智能交通將帶來深刻變革。如果全部實現無人駕駛,車輛可自動根據雷達探測避免 碰 撞,云端根據車流和擁堵情況規劃最佳路徑。紅綠燈甚至都可以不要,云端調配車流,車輛自動計算以何種速度行駛可以不停車通過每個路口。
                        “這就極大緩解了現在交通突出的安全、擁堵和污染等問題?!睏铉髡f,“如果智能交通實現了,很多人就不需要再買車??梢杂米赓U方式出行,或租賃車加大容量公交的方式出行。這樣停車難的問題也能得到解決。根據國外調查和實驗,這種方式可節約80%至90%停車用地?!?br />   此外,車企可從智能汽車上獲得“大數據”,提前預判故障并及時排除?!捌囍悄芑瘜⒋偈管嚻筮\營模式由百年來重資產、重規模向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出行服務轉變,服務將成為車企之間競爭以及盈利的重要手段?!北逼瘓F董事長徐和誼說。
                        與會專家指出,汽車智能化是大勢所趨,長安、上汽、廣汽和北汽等國有車企和比亞迪(59.75, -6.47, -9.77%)、奇瑞、吉利等民營車 企都制定了智能汽車發展戰略和規劃,樂視、博泰、百度和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也加速向智能汽車滲透和布局,傳統車企與互聯網企業合作也越來越多。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介紹,國防科技大學研制出了紅旗HQ3智能無人車,上海交大改裝一高爾夫車在校園實現了無人駕駛,軍事交通學院研制的猛獅系列,曾在高速公路上無人駕駛從天津跑到北京,有超車,有避讓,一些基本智能功能都得到實現。
                        核心技術發展滯后
                        在麥肯錫發布的“展望2025·決定未來經濟的12大顛覆技術”研究報告中,智能汽車排第六,預估其2025年潛在經濟影響為2000億至1.9萬億美元,其對減少交通事故、節約能源和緩解環境壓力具有積極作用。
                        工信部在對《中國制造2025》解讀時明確,到2020年,掌握智能輔助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初步建立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及生產 配套 體系;到2025年,掌握自動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建立較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生產配套體系及產業群,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的 發展目標。
                        工信部原總工程師朱宏任說,智能汽車發展方向和目標已基本清晰,但實踐發展中有多重瓶頸亟待破解。例如,我國智能汽車基本處于相關企業各行其是、自行發展狀態,技術標準體系嚴重滯后,缺乏全局性政策和完善標準體系。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雷達、攝像頭等傳感系統,車載終端,車聯網通訊協議等關鍵共性技術沒有統一標準,阻礙了智能駕駛技術快速發展和配套設施建設?!?朱宏任說,“這就像北汽汽車在路上遇到長安汽車(15.00, -1.06, -6.60%),一個說北京話,一個說重慶話,互相聽不懂?!?br />   吳志新說,我國企業智能汽車技術積累嚴重不足,關鍵技術研發滯后,電子元件、傳感器和芯片技術等關鍵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跨國公司,車聯網技術及 更高 層次智能駕駛技術與美、日、歐差距較大,且車載終端長期定位在娛樂、導航和安防,與先進車輛控制和安全系統需求聯系不密切。
                        多位專家還指出,我國缺乏智能汽車頂層設計,沒有智能汽車發展戰略,車企與互聯網合作模式不清晰,缺少與智能汽車發展配套的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于智能汽車快速發展,導致智能汽車技術難以實現。
                        協同創新是必由之路
                        與會專家指出,智能汽車發展橫跨多個行業和諸多學科,應加強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研究制定智能汽車科學發展戰略,并加強與智能汽車發展相配套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使智能汽車與智能交通體系建設相輔相成,并實現協同創新。
                        朱宏任說,智能汽車的發展需要標準先行,應加快以汽車行業為中心,信息、電子、交通和互聯網等不同行業協同進行的智能汽車標準體系建設。充分利用不同 產 業已有工作基礎,考慮未來技術發展趨勢,以軟硬件接口、數據通信格式與協議、平臺、安全等共性基礎標準為重點,利用資源集中優勢,分階段、分重點地逐 步實 施。
                        “此外,應積極與國際智能汽車相關技術標準制定組織交流與合作,構建與國際接軌并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汽車標準體系?!敝旌耆握f。
                        吳志新建議,在政府部門引導下,構建智能汽車產業發展平臺和技術創新工程,加大在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級雷達等高性能傳感器,車聯網技術和 相關 核心芯片等方面的研發投入,培育產業內和跨產業生態體系,引導車企、電子零部件企業、互聯網企業和信息企業間的上下游協作、優勢互補和協同創新。
                        專家還建議,加快推動實施智能汽車試點示范項目,并開展有關智能汽車法規體系建設和完善,例如自動駕駛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的責任如何判斷和信息安全等。
                      分享 
                      <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中紡恒遠汽車電器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陽區延靜里中街3號

                      掃描微信
                      收縮
                      • 在線咨詢
                      • 客服001
                      • 客服002
                      • 客服003
                      • 010-65866067
                      • 0317-2911366
                      在线快3官方网站